2)第28章 审美概述_女性心理学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
  就发现,美可以有许多方面。这个人抓住的是这一方面,那个人抓住的是那一方面。纵然都是从一个观点去看,究竟哪一方面是主要的,也还是一个引起争论的问题。”

  古今中外许多思想家、艺术家从不同角度对美的本质进行了探索,归纳起来有四种观点:

  一是客观美说。这种观点试图从客观世界的特征出发来说明美的本质,认为“美在形式”,即美在客观事物本身。如客观事物的“对称”、“和谐”、“秩序”、“匀称”、“明快”、“多姿”等就是美。客观美说的合理之处是坚持了唯物论,承认美的客观性;缺陷是忽视了人的社会生活实践,有明显的直观性、机械性。

  二是主观美说。这种观点认为,美的本质是“理念”。如柏拉图就提出“美是理念”,认为这个理念是先于美的事物而存在的,是美的事物的创造者。黑格尔认为“美是理念的感性显现”,“只有心灵才是真实的”。休谟认为“美是人的主观感受”,即你感觉它美,它就美;你感觉它不美,它就不美,美与不美取决于人的主观感受。

  主观美说的合理之处是把人的审美心境、审美态度、审美感觉等这些主观的东西,把心灵引入了对美的本质和规律的探索,突出了美的价值评价主体的能动作用。但是把美与美感等同起来,把美的价值与主体对美的价值体验等同起来,就陷入了唯心主义。审美心境、审美态度这些主观的东西在审美过程中确实起作用,“情人眼里出西施”,就是审美态度在起作用。如果心境好,不美的东西你也觉得它很美;相反,如果心境不好,再美的东西你也觉得它不美。但是,美与不美还是有客观规定和客观标准的,否则,世界上不同的民族和国家在一起,就无法共同评出最佳健美选手和最佳影视片了。所以,美学家李泽厚说得好:“如果‘美’真的完全是任意的、主观的,并无任何客观的规定性或客观的规律和标准,那一切艺术将是多余的,一切装饰也无必要了。”

  三是主客观相统一的美说。这种学说认为,美既不是纯客观的,也不是纯主观的,而是在“心物之间”,是主观与客观的统一。苏轼在《琴诗》中就指出:“若言琴上有琴声,放在匣中何不鸣?若言声在指头上,何不于君指上听?”所以,琴声的美既不在手指上,也不在琴上,而是人作用于琴的结果。从主客观的关系上来研究美,是中国古代美学思想的一个特点。中国古代艺术家所追求的美的境界是意境,就是心与物、情与景的统一。它不是纯客观地描写自然,而是把自己的思想感情、审美情趣与自然景物融会贯通,化景物为情思、为意境。如杜甫的名句“随风潜入夜,润物

  请收藏:https://m.fk77.cc

(温馨提示: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,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)
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